誰是人才?

誰是人才?

細閱只需 5 分鐘

《小王子》說:「重要的東西是是眼睛看不見的。」

一直以來,我們中心以建構永續社會為使命,用社群為本的(stakeholder-based)創新方案,推動相關政策的討論和落實。一個永續社會除了有環境保護、多元經濟發展的特質,「社會共融」是不可或缺的課題。香港在推動及促進殘疾人士共融就業上,已經有一定的進展。過去數十年間,政府與非政府機構一直緊密合作,為殘疾人士提供職業訓練及工作機會,支援他們及其照顧者投入社會,同時鼓勵社會有更多包容。

儘管殘疾人士為數不少,我們往往只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他們的聲音卻並未被真正「聽到」。然而像社會上其他人一樣,殘疾人士應該享有被尊重和認同的權利,及擁有更寬廣的遠景及多元化的生活。

去年起,我們以協作模式,聯同四間合作夥伴,包括CareER、協康會、香港耀能協會及聖雅各福群會,開展為期三年「賽馬會共融.知行計劃」,從加深了解到進一步用行動實踐,重新定義殘疾人士及工作類型,跳出傳統工種框框,讓殘疾人士有更多合適機會,多角度肯定他們的能力以及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

過去,我們除了馬不停蹄地進行不同的公眾活動,愈發覺得我們常被固有思想定型,我們認識了盲人攝影師、聽障舞者、患自閉症的社工等等,究竟是甚麼限制了殘疾朋友的可能性?是他們的特質,還是大眾固有想像?最近,花了不少心力完成就香港的社會共融及共融就業狀況進行診斷研究 (Diagnostic Study)終於完成! 我們與不同持份者共進行了53場訪談及11場聚焦小組,同時透過網上調查收集了2,715位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的回應,藉此檢視現時促進共融就業的公共政策、法例及服務概況,為計劃所建構的協作平台及即將開展的活動提供知識基礎。團隊根據所收集到的資料,識別香港在共融就業方面面對的挑戰;藉此檢視香港殘疾人士於就業方面的支援及實際所需,並從五個範疇,包括:

  1. 公共政策;
  2. 殘疾人士教育;
  3. 就業與培訓;
  4. 殘疾人士就業動機;及
  5. 商界誘因分析及提出一系列建議。

重點包括:

  • 從幼稚園開始向學生灌輸社會共融的概念和意義,包括對殘疾人士的認知
  • 探討多元化教育的可行性
  • 考慮更改對殘疾人士和特殊學習需要人士的中文稱呼
  • 向大眾灌輸各類殘疾的知識
  • 發揮社會想像力,為殘疾人士開拓更多就業機會
  • 促進對共融就業的定義及含意的理解
  • 推廣共融就業,例如讓企業了解《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指引》包含了與共融就業相關的內容
  • 進行策略性推廣,例如舉辦僱主分享會及特定行業的招聘會
  • 加強相關機構及部門之間的協調
  • 參考其他國家在推廣共融就業的經驗

如果有興趣,不妨看看研究報告

不久將來,我們還希望透過社會創新,孕育更多意念和方案,讓更多有心人可以參與當中,一齊以集體行動,達致共融社會!想參與和了解更多,請瀏覽項目網站或跟縱專頁吧!

單靠外觀認識一個人,不但造成誤解,更會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東西。

#sdg8 #sdg11

延伸閱讀

By 周韻芝 (Joyce)

周韻芝現為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高級項目經理,負責「滙創永續」計劃,藉此擴闊香港社會企業的生態發展,集思廣益,收集由年輕專業人士和退休人士組成的跨代「永續先鋒」的想法和行動,為香港社會應付永續挑戰作好準備。 周女士積極參與多項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研究及規劃顧問工作。她在組織社區參與活動、舉辦工作坊,及為非政府組織、私人發展商和政府部門提供培訓活動等方面,均有豐富的經驗。她主要研究環境管理、城市發展、可持續發展和運輸規劃。自2008年起,她獲選為英國皇家規劃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