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化是推廣社企消費的新出路嗎?

漫畫化是推廣社企消費的新出路嗎?

細閱只需 5 分鐘

我在營運一個推廣閱讀的小社企,總會對新出版的社企讀本特別留神。一直追讀台灣翻譯的山崎亮社區營造作品,也開始看到描寫台灣本地的社企參考案例出版。《社企力!》、《開路:社會企業的10堂課》及《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等都是紮實的社企營運論述,為當地及海外的社企研究及發展,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文字記錄基礎,持續地引據交差思辨及檢討當中的社會意義。

當我發現最新的這個出版系列時,實在有點意外。「看漫畫認識社會企業」這一系列的書,甫出版便是三本,可以分開訂購或者整套購買。跟以往的社企論述書不同的是,這個系列的確用了漫畫故事的形式,把社企的工作、定位及人物故事,用不同風格的漫畫方法展現出來。相比以往文字研究的方向,社企套書的漫畫化,有助更廣泛的大眾更容易理解社企的成立初衷,及其執行日常業務時如何貢獻社會。對於推廣社企概念,也許可以吸引新觀眾新客戶群的眼球。

系列中三部書分別是《歡迎光臨龍尾市》、《老東西實驗室》及《瘋辣小館》,包辦了環境保育、循環物質及社區食堂三個熱門的社企課題,讓大眾明白社企如何能夠依靠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定位銷售,來達致其自身的社會目標。三本漫畫冊似乎沒有直接推銷個別真實社企的品牌故事,但是卻用了貼近社企實際運作的內容,來帶出社企的一些日常片刻。「60元的餐盒」(註:台幣)代表的平價飯盒,或者是「你買我送」代表的慈善飯券,都會出現在漫畫故事的情節中,夾雜著點到即止的社企學術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這套書的創作班底,原來是由香港理工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企業家中心(Centre for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Entrepreneurship)的主任蔡振榮 (Dr CHANDRA Yanto),連同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余家豪一起策劃的,漫畫部分由三位活躍於香港插畫及動畫界別的卓軒而、杜穎淇及陳慧瑜分別創作及繪畫。所以,原來三個社企故事的背景,都是參考香港本土的社企而創作!難怪在以上所說的飯券例子,即使兌換作台幣價位之後,也有一點點熟識的深水埗感覺。

香港的社企故事以漫畫形態在台灣出版,到底我們應該喜悅自豪,還是因為本地出版土壤未有包容到這樣的社企套書出版而感到可惜呢?我或者未必會這樣妄自菲薄。我們也有許多不同背景的社企組織,爭取資源在不同平台上推廣社企的工作及影響力:無論是社企消費券或是林奕匡的社企站台,我們都是在尋找不同的方向推廣社企消費模式。我更加期待這樣的香港社企故事及創新推廣出版,盡快能夠出口轉內銷,讓這些書能夠在香港社企圈子內引發更多討論,也希望繼續增加台灣及香港這兩地之間的社企研究與交流。

我們期待疫情過後,在香港辦一場這個系列的新書發布會好嗎?疫情之下社區資本累積了很大的變化,我們若能由書本出發,重回社區及社會發展及社企研究的軌道,希望能夠避免下一場因為純資本發展而彎道超車攬炒的挑戰。

「看漫畫認識社會企業」
概念、資料:蔡振榮、余家豪

《歡迎光臨龍尾市》故事及繪畫:卓軒而
《老東西實驗室》故事及繪畫:杜穎淇
《瘋辣小館》故事及繪畫:陳慧瑜
出版社:巨流圖書公司

By 莊國棟 (James)

擁有戲劇評論及藝術行政的背景,也曾經經營書店、餐廳,加上在非牟利機構負責推廣世界公民教育的工作,James現在投入於社會創新的研習及實踐,同時間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人類學文學碩士課程。 2018年成立社企項目Rolling Books之後,James參加不同的社創計劃及孵化培育課程,一方面了解社創發展的趨勢,另一方面以參與觀察研究為目標,嘗試了解參與人士的不同態度及初心。除了分析不同基金及創投的本質及限制,更加希望了解這些資源如何引發漣漪效應,影響不同持份者。 除了一直推廣閱讀,James的興趣範疇包括跑步、地方營造,以及如何以區塊鏈應用於社會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