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場印度美食下談自資小型機構的發展需要

記一場印度美食下談自資小型機構的發展需要

細閱只需 4 分鐘

三月是忙到頭昏腦脹的月份,所以更加要找工作地點附近的朋友圍爐食個抖氣午飯,約了兩位好有心推動自資小型機構發展的基金會朋友飽嚐滋味印度餐,兼談談基金會如何支援自資小型機構的發展需要,當中有幾個有趣的地方,值得記下來跟大家分享。

1. 中央行政支援

現時愈來愈多資助機構或基金,願意在預算中加入行政支援部份。一般而言,是未計行政支援費用前的預算總額的 5-10%。不過我提出,行政支援的考慮其實要好睇「行政支援」的定義及服務項目的性質。例如ICT相關項目及數據科學的運用的開支是會納入「行政支援」部份的話,項目成本會好易超過10%的劃線。我也以我機構剛剛推出的用藥達人「打機學抗毒」電子學習平台為例,ICT的研發的維護預算,就佔了整個向匯豐香港社區夥伴計劃申請的服務預算3分之2。

如果服務督導會納入「行政支援」項目,而獲撥款的服務項目性質是涉及臨床個案服務,或需要較頻密的專業督導去確保服務質素的話,相關開支所佔的比例也不會低。

我提到有關行政支援撥款最理想的做法,是需要按申請書所載的內容去判斷,而非劃一操作。

2. 如何培育小型自資機構

席上我提到以前自己做社會影響評估的經驗,其中一環我相當重視的部份,是機構得到資助去開展服務的同時,到底在同事能力、團隊風氣,以至機構的文化和服務營運與發展路向上,發生了哪些轉變?我跟友人們提到,如果資助方在批款時會有這個視野和考慮,在與受資助機構合作推出新服務的同時,大家都可以一同預視和了解,推出服務項目後,對受資助機構以至業界人材發展會帶來哪些有意義的影響。

我們也傾到機構的能力建設。除了安排正規培訓和交流,我認為打造一個圍爐社區也同樣重要。跨機構的人,可以在有空或有需要時,相約出來飲咖啡好、食飯好,自在的交流。表面看似是吹水,但實際是可以有好多探入的交流,以至相互打氣。

我也提到跨機構的交流,無需要限定哪一個職級。就算是前線職級同事,都擁有實踐知識同經驗跟他人分享。我提到下星期我就安排了一位入職只有半年的前線同事,去跟她大學師弟妹交流由學校進入職場的準備,和如何在前線崗位做好服務項目的規劃與管理。早前我也叫隊長去跟學生分享做管理層的體會。我相信大家去做分享,一定會重溫自己經歷,提煉心得。這個整理過程的得著,會令同事再應用在日後的工作上,也有助提升大家的信心。

期待有更多資助機構和基金,會更力和有機的,幫助孕育自資小型機構的發展。

By 黃子瑋 (Keith)

對生活細節至社會現象好奇,喜歡提問,尤其關注房屋及醫療議題,令經常被問問題的太太視為「煩膠」。本身修讀政治與行政學出身,從事政策研究,也曾任職本地及國際組織傳訊,中間跑去讀社工。 Keith現為一間從事抗毒健康教育及預防吸毒服務的自資機構總幹事,由推動機構發展、與政府交流、了解抗毒戒毒以至健康教育新趨勢、撰寫計劃書取得營運撥款、到機構行政及人事管理,以至兩個服務單位維修也得參與,累積不少跌撞經驗,也正領略與董事會和同事們在「新常態」下合作打併創新天的心得。 工餘時除了擔任與與劏房相關的民間聯席團體義工外,Keith的興趣由飲食、動漫,到社福實踐研究(Practice Research)、社會影響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及循證為本實務(evidence-based practice),近年也嘗試結合上述各主題,在自己臉書打字,或跟友好吹水,與同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