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史丹福創辦Coursera AI 學者吳恩達為「使最多人受惠」

離開史丹福創辦Coursera AI 學者吳恩達為「使最多人受惠」

細閱只需 4 分鐘

父母是香港人、英國出生的美籍華人科學家吳恩達(Andrew Ng)只有43歲,但在人工智能領域早已取得驕人成就。他曾經協助創立並領導Google的人工智能部門 “Google Brain”;其後出任百度首席科學家;2017年離開百度,創立人工智能初創 Landing AI。

然而,這次不是他首次創業。早在2012年,時任史丹福大學教授的吳恩達與同事Daphne Koller創辦網上學習平台 “Coursera”。現時Coursera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學習平台之一,夥拍逾28國、百多間著名院校,提供逾3600個課程,至今超過4000萬人登記上課。他創辦這間公司的契機,部分是源自在矽谷的教學體驗。

“Reg” 科人數由35增至10萬人 觸發創業靈感

吳恩達2002年從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即獲史丹福羅致,展開機器學習及人工智能的研究及教學。他第一年開班教授機器學習,只有35名學生,但人數之後逐年激增。「我開始對自動化及擴大規模感興趣。」他2012年接受The Stanford Daily訪問時道出。

2008年起,他將部分課堂免費放上網。「我經常在矽谷碰到上過我網上課程的人,我開始意會到網上教學的巨大潛力。」吳恩達說,如果不是居住在矽谷,他亦未必會收到如此正面的反應,推使他繼續將小項目擴大。

2011年10月,吳恩達在網上實時開班教授機器學習,報讀人數爆增至10萬人,其中2.3萬人完成「大部分」(Substantial)課堂;1.3萬人獲發「完成證明書」。他指出,如果面對面授課,要達到這個學生數目,「我可能要在史丹福正常授課250年。」

公開課成功秘方:同理心

基於上述經驗,他跟拍檔翌年放下教職創辦Coursera,並由他出任行政總裁。他們形容其辦學理念跟另一個學習平台Khan Academy相似,均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步伐學習不同課題。

被問及公開課的成功要決,「老師跟學生的關係。」他說道,最成功的課程均是由深富同理心的老師設計,考慮的要素包括學生的背景,他們想要的改變等,然後根據受眾調整課題內容及功課。

踏入第7年,Coursera規模不斷壯大,除了開初的免費課程,它亦開發更多收費的證書及大學學位課程(中大是其中一所來自香港的夥伴大學),以及企業員工培訓課程。其吸金能力不容小覷,多輪注資吸引超過3.1億美元(CrunchBase)投資,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Techcrunch),成為教育界的其中一隻「獨角獸」。

大學商界互補不足 受惠人數「最大化」

吳恩達曾經說,作為一個電腦科學家,最大的心願是希望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盡快推出市場,令最多用家受惠。曾經在大學全職從事教研工作的他認為,大學畢竟不是「產品機構」,不擅長這轉化過程,未必能直接影響大量受眾,「所以有時候在私人市場工作一段時間是好事。」

吳恩達投身百度3年多後於2017年離職,隨後創立自己的AI初創,但維持在Coursera授課,擔任史丹福的客座教授,繼續秉持商學合一理念。

此文轉載自 中大社創 SoCUBE
文:Kary Wong@ORKTS

By 中大社創志 Cubic Zine

中大社創志 Cubic Zine由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及知識轉移服務處(ORKTS)所策劃,致力推動「學人搞社創」。我們推動教授及學生團隊走入社區,將跨學科研究成果,轉化為社創行動,創造最大社會效益。自2019年,我們以電郵定期發布 Cubic Zine,推介來自學術界的人物專訪、社創故事、國際社創案例、相關新趨勢和活動。歡迎免費訂閱,定期「開卷有益」,以及參與我們的活動。